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而尿毒症相关性贫血(URA)作为MH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达标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远期预后。大部分患者仍存在血红蛋白(Hb)达标困难、贫血症状反复发作的问题,部分严重病例需依赖输血支持。本文结合临床数据与机制分析,探讨血液灌流(HP)在URA辅助治疗中的独特作用,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一、临床数据对比:HD与HD+HP对贫血表征因子的影响
为明确HP对URA的改善效果,临床采用对照研究对比单纯血液透析(HD)与“HD+HP”联合治疗的疗效,核心观察指标贫血相关表征因子的动态变化,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结论:单纯HD治疗对URA患者贫血表征因子无显著改善作用,而“HD+HP”联合治疗可显著提升Hb、TP、SF、TRF水平,提示HP可有效辅助改善URA相关指标。
二、URA的核心发病机制:基于肾脏功能衰竭的多因素协同作用
URA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肾功能衰竭后多病理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其发病机制是理解HP治疗价值的前提: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肾脏是产生EPO的主要脏器,尿毒症患者肾功能严重受损,EPO分泌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红细胞生成减少。
2.铁代谢紊乱:包括“摄入不足”与“丢失过多”双重机制——尿毒症患者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食欲减退导致铁摄入减少;HD过程中体外循环失血、胃肠黏膜隐性出血(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刺激黏膜)进一步加重铁缺失,最终影响Hb合成。
3.营养不良:尿毒症毒素蓄积抑制胃肠消化酶活性,导致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摄入/吸收障碍,而上述物质是红细胞成熟的关键物质,缺乏时可导致“无效造血”。
4.红细胞寿命缩短:体内中大毒素(如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蓄积,可破坏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加速红细胞的破坏。
5.微炎症状态:30%~50%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炎症因子可通过抑制EPO受体活性、促进铁调素合成,导致”EPO抵抗”与“功能性铁缺乏”,形成“炎症性贫血”和恶性循环。
三、HP改善URA的作用机制:靶向纠正病理环节
HP并非直接“补血”,而是通过靶向干预URA的核心病理环节,间接改善造血微环境,具体机制包括以下三方面:
1.清除中大分子毒素,解除造血抑制
尿毒症患者因肾衰竭,体内蓄积大量中大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这些毒素可破坏红细胞、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这些毒素,减少对红细胞和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改善贫血。(下图 — :HD ; — :HD+HP)


2. 减轻微炎症状态,改善EPO敏感性
HP可通过吸附清除炎症介质(如C反应蛋白、IL-6、TNF-α),打破“炎症-贫血”的恶性循环:(下图 对照组:HD 观察组:HD+HP)


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后,EPO受体的水平与活性恢复,减少“EPO抵抗”;
同时,炎症介导的铁调素合成减少,肝脏储存铁可正常释放,纠正“功能性铁缺乏”,提升铁利用率。
3. 改善营养代谢,补充造血原料
尿毒症毒素蓄积是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胃肠吸收功能障碍的核心原因。HP清除毒素后:
胃肠黏膜屏障功能修复,消化酶活性恢复,蛋白质、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摄入与吸收增加;
血清总蛋白水平升高,间接支持造血过程。
四、HP在URA临床应用中的关键要点
1.定位辅助治疗,强调联合应用:HP+HD、EPO补充、铁剂治疗联合使用,三者协同可最大化提升URA达标率。
2.优化治疗频率:建议每2周1或2次HP治疗,可具体根据毒素水平、炎症指标达标情况个体化调整。
五、总结
URA作为MHD患者的难治性并发症,其核心点在于“造血微环境异常”(毒素蓄积、炎症状态、营养障碍)与“直接造血支持不足”的叠加。
HP通过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减轻微炎症、改善营养不良,为EPO与铁剂的治疗效果“铺路”,从临床数据可见,“HD+HP”联合方案可显著提升贫血相关指标,为URA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END

参考资料:
[1] 董彦荣.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研究 2023 Vol. 31 Issue 01 Pages 93-96
[2] 郑宇琳.俞荣强.于秀峙.许丽华.刘凤.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及微炎症状态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1 Vol.50.no.21
[3] 龙昌柱.田丽娜.袁静.张祖弄.铁调素及其调节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8.33(4)
[4] 王玉昭.左雅蓓.林凤茹.继发于非血液病和非恶性病贫血的发病机制[J].临床荟萃.2021.25(5)
[5] 商战平.王万铁 编.病理生理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6] 白雪帆.徐志凯 编.肾综合征出血热[M].人民卫生出版社
[7] 王建枝.钱睿哲 编.病理生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8] 杨爱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1970
[9] 石明.邱昌建.刘红燕.程晖.贾儒汉.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1.11(1)
[10] 宋超发.血液灌流在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J].重庆医学.2012.41(18)
[11] 赵岳.杨惠玲 编.高级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高飞.宋艳萍.董昌虎.周智辉.杜明珠.核因子-κB在慢性肾脏病贫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34(7)
[13] 袁群生.刘鹏举.郑法雷.铁调素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铁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血液净化.2010.9(9)
【版权声明】本文由“雪净血液灌流器”负责整理或约稿。如需转载,请联系market@kangbei.cn。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本资料内容仅为血液净化领域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学术参考和交流。文中的观点和信息不作为临床决策依据,医疗机构及从业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独立判断。
微信号丨雪净血液灌流器
网址丨www.kangbe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