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肝素vs低分子肝素:灌流器肝素化为何只用前者?

2025-07-25

在血液灌流治疗中,灌流器的肝素化是保障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但你是否想过,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之间,为何SOP只提出了普通肝素对于灌流器肝素化的用法,为何灌流器肝素化偏偏对普通肝素“情有独钟”,而低分子肝素却难以担此重任?这背后,藏着两种药物在作用机制、特性上的诸多差异。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专业问题的面纱,看看普通肝素究竟凭借什么成为灌流器肝素化的“不二之选”。

普通肝素VS低分子肝素



一、先搞懂:灌流器为什么需要“肝素化”

灌流器的核心是内部填充的吸附材料,这些材料表面会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血小板发生接触,一旦激活凝血系统,就可能导致灌流器内血栓形成,不仅堵塞管路、降低治疗效率,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血液灌流治疗前,需要先对灌流器进行肝素化处理。

所谓“肝素化”,就是让肝素与灌流器的吸附颗粒结合,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抗凝保护层”

1.从作用机制看,肝素是一种带大量负电荷的黏多糖,通过静态(预先浸泡)或动态(循环冲洗)方式,能牢牢吸附在灌流器材料表面,形成抗凝屏障;

2.从抗凝原理看,肝素的核心功能是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AT-Ⅲ原本是血浆中抑制凝血因子的“天然卫士”,而肝素能通过改变AT-Ⅲ的构象,让它更快、更高效地“锁定”并灭活凝血因子(如Ⅱa、Xa等),从而阻断凝血级联反应。

简单说,肝素化的目标是 “双重防护”:既在吸附表面形成“抗凝屏障”,又通过增强AT-Ⅲ活性发挥“抗凝作用”,双管齐下防止血液在灌流器内凝固。



二、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抗凝能力“各有侧重”

虽然都属于肝素类药物,但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本领”差异显著。

普通肝素:全面抗凝

普通肝素是分子量较大的“长链条”(平均分子量约15000 D,大部分≥5400 D),这种结构让它能同时完成两项核心任务:

1.抑制凝血酶(Ⅱa):直接阻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根源上阻止血栓形成;

2.抑制凝血因子 Xa:切断凝血级联反应的中间环节,减少凝血酶的生成。

此外,它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抗凝物质(如组织因子通道抑制剂TFPI),抗凝作用全面且强效。

低分子肝素:精准抗栓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降解后的“短链条”(平均分子量4000-6000 D,大部分<5400D),由于链条过短,它的能力变得“偏科”:

1.对凝血因子Xa的抑制作用保留(抗血栓能力较强);

2.对凝血酶(Ⅱa)的抑制能力大幅减弱(抗凝效果打折扣)

同时,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的影响较小,出血风险更低,半衰期更长(约4-6小时),生物利用度高,临床中更适合长期抗栓治疗(如预防深静脉血栓)。



三、灌流器肝素化为何“非普通肝素不可”?

灌流器的工作环境对抗凝的要求极为特殊,灌流器内的吸附材料与血液接触面积大,会快速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一旦抗凝不足,血栓形成的风险极高。这种场景下,普通肝素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1.抗凝能力更“全面”

灌流器内的凝血反应是 “全链条激活”,既需要抑制Xa因子阻断凝血启动,更需要强效抑制凝血酶(Ⅱa)阻止血栓形成。普通肝素能同时覆盖这两个环节,而低分子肝素对Ⅱa的弱抑制作用,难以应对灌流器内的“强凝血压力”。

2.作用“灵活可控”

血液灌流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可能随时变化(如出血倾向、血栓风险),普通肝素半衰期短,且能被鱼精蛋白快速中和,一旦出现异常可及时调整或逆转,安全性更有保障。而低分子肝素半衰期长,且鱼精蛋白无法完全中和其作用,调整空间更小。

3.适配“肝素化”的物理要求

灌流器肝素化需要肝素与吸附材料表面稳定结合,形成持续的抗凝层。普通肝素分子量较大、负电荷密度更高,与材料的结合力更强,能更稳定地发挥“表面抗凝”作用;低分子肝素因分子量小,结合力较弱,难以形成持久的保护层。

4.经济成本更具优势

从临床经济学角度看,普通肝素的性价比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对于需要频繁进行血液灌流的患者(如重症中毒、尿毒症等),长期使用普通肝素能大幅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5.临床实践更“成熟”

普通肝素在血液净化领域应用数十年,剂量方案(如首剂、维持量)、监测手段(如 ACT活化凝血时间)已非常成熟,能精准匹配灌流器的抗凝需求;而低分子肝素在灌流器肝素化中的数据有限,难以保证效果稳定。



四、总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低分子肝素在出血风险、长期抗栓等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但灌流器肝素化的核心需求是 “强效、全面、可控的抗凝”—既要抑制凝血启动,更要阻断血栓形成,还要能灵活调整。

普通肝素虽然存在出血风险较高、需密切监测等特点,但其全面的抗凝能力、与灌流器材料的适配性、成熟的临床方案,以更经济的成本,完美契合了灌流器肝素化的“刚需”。这也正是它成为灌流器“标配”的核心原因。

专业的选择,从来不是“谁更好”,而是“谁更合适”。普通肝素与灌流器的“绑定”,正是临床需求、药物特性与经济成本精准匹配的最佳例证。



END

参考资料: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急诊早期抗凝专家共识》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中国药师》2007-04-05赵丹 王晓红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药学研究》 2015-07-15刘晋仙 李玮涛 张在忠 李荣 陈少鹏

·《血液净化操作规程》(2021版)

·《两种预冲方法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河北医药》 2017-04-26王媛媛 付航宇

·《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发布日期:2021-11-30制定者:中国药学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版权声明:本文由“雪净血液灌流器”负责整理或约稿。如需转载,请联系market@kangbei.cn。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微信号丨雪净血液灌流器

网址丨www.kangbe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