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肝素化:一篇读懂静态、动态、密闭循环肝素化技术

2025-07-21


血液灌流操作过程中,肝素化技术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用静态肝素化、动态肝素化和密闭循环肝素化这三种方法。这三种肝素化方法,看似相似,实则各有千秋。它们如何在血液灌流中发挥作用?我们在临床操作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肝素化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仔细探讨一下!


什么是血液灌流肝素化?

血液灌流肝素化是指在血液灌流治疗之前,用肝素预处理灌流器,使得灌流器内吸附颗粒的表面被肝素覆盖,从而抑制凝血反应,防止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发生凝血现象。

血液灌流肝素化的意义

血液灌流肝素化能有效避免治疗过程中血栓形成,保证血液灌流治疗过程的安全,确保毒素清除效率。一旦灌流器发生凝血,不仅会阻碍血液灌流治疗,还可能导致透析治疗被迫提前终止,直接削弱治疗效果。同时,凝血过程会消耗大量血细胞,造成宝贵血液资源的浪费,影响患者健康。此外,治疗中断还会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如血压波动、管路感染等,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血液灌流肝素化,减少凝血事件发生,对提升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保障患者安全具有多重意义。



一、各种血液灌流肝素化技术

1.静态肝素化

顾名思义,静态肝素化对比其它肝素化方式,重点在于“静”。操作时,先将灌流器一端的盖子打开,将100mg的肝素推注其中,充分摇匀后静置30min即完成了静态肝素化。灌流器静态肝素化之后,需要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冲。

2.动态肝素化

动态肝素化相对复杂。根据SOP的要求,采用动态肝素化时,需要用100mg/500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灌流器,静置20-30min后,再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3.密闭循环肝素化

以上两种肝素化方法都是先肝素化,再预冲。密闭循环肝素化方法则是先预冲,再肝素化。组装灌流器和透析器管路,用生理盐水预冲。预冲结束后,将管路密闭连接,将100mg的肝素推注到管路的静脉壶中,以200-250ml/min的流速循环20min,循环结束后,再使用500ml生理盐水冲洗管路,排出管路中游离的肝素。



二、各种肝素化技术的对比

1.从耗材成本的角度看

三种肝素化方法在肝素用量与生理盐水用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2.从操作时间的角度看

密闭循环肝素化耗时最短,动态肝素化需要的时间最长。

3.从抗凝效果看

三种肝素化方法均能满足临床的抗凝需求。静态肝素化依赖静置状态下肝素分子的自由扩散,可能存在吸附颗粒肝素化效果不均匀的问题;动态肝素化同时有肝素溶液冲洗和静置的过程,但肝素溶液冲洗时间有限,因此仍主要依赖肝素分子的自由扩散。密闭循环肝素化肝素溶液反复冲洗灌流器吸附颗粒20分钟,理论上肝素化效果更均匀。



三、影响肝素化效果的因素

1.患者个体化差异

不同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这对肝素化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比如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的患者,血液粘稠度较高,凝血功能亢进,往往需要增加肝素用量。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素的抗凝效果,所以我们在确定抗凝剂剂量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信息、化验指标、甚至近期的饮食状态做好全方位评估

患者个体化差异影响肝素化效果

2.治疗时间

血液灌流的治疗时间和血流速度也与肝素化效果密切相关。治疗时间越长,血液与灌流器吸附颗粒接触时间越久,发生凝血风险越高,因此可能需要适当的增加肝素量。



四、总结

在血液灌流中,灌流器的肝素化处理是保障治疗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目前,静态肝素化、动态肝素化、密闭循环肝素化这三种方法各有所长,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坚实保障。尽管这三种肝素化的原理、操作和适用场景上存在差异,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让患者平稳、舒适、安全的完成治疗。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灌流器肝素化技术也将朝着更精准的方向迈进,为患者治疗保驾护航。



END

参考资料:

[1]《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年版)》,血液灌流篇.

[2] 彭爱萍,胡秋侠.两种不同血液灌流器预冲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版权声明:本文由“雪净血液灌流器”负责整理或约稿。如需转载,请联系market@kangbei.cn。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微信号丨雪净血液灌流器

网址丨www.kangbe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