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课堂 | 首次透析须注意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

2025-05-09


透析失衡综合征(DDS)是指发生于透析中或透析后早期,以脑电图异常及出现全身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急性并发症。轻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躁动、癫痫发作、反应迟钝,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液透析快速清除溶质,导致患者血液溶质浓度快速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液和脑组织液渗透压差增大,水向脑组织转移,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pH值改变。失衡综合征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次透析过程中。但多见于首次血液透析、透析前血肌酐和血尿素很高、快速清除毒素(如高效透析)等情况。


不同程度的透析“失衡综合征”症状表现如下:




首次透析的患者如何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


1.缩短首次透析时间

首次透析时间建议控制在2-3小时,避免短时间内毒素(如尿素氮)清除过快导致血液与脑组织渗透压差过大。后续可逐步延长透析时间,每次增加30分钟左右。


2.调整血流量与超滤量

起始血流量设为150-200ml/min,超滤量不超过2.0升。对于容量负荷重的患者,可先进行单纯超滤清除水分,再进入弥散透析阶段(即序贯透析)。


3.采用低效透析模式

使用小面积透析器、降低血流速度或缩短单次透析时间,使透析前后血尿素氮下降幅度控制在30%-40%


4.限制蛋白质与电解质摄入

透析间期需控制高蛋白饮食,避免血中毒素快速积累;同时限制高钾、高磷食物及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增长以减少超滤压力。


5.及时沟通与个体化调整

首次透析前需向医生详细说明体重变化、水肿程度等情况,便于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若透析中出现头痛、恶心等早期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调整治疗。





结论:

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首次透析患者失衡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建议患者严格遵循医嘱并定期复查。



END

版权声明:本文由“雪净血液灌流器”负责撰写和整理。如需转载,请联系market@kangbei.cn。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微信号|雪净血液灌流器

网址|www.kangbei.cn